close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台北報導】針對十月起傳出北半球將出現千年寒冬的消息,文大土地資源系副教授楊之遠和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今天投書聯合報指出,千年寒冬的說法明顯是誤傳,炒作後反而變成新商機。但台大綜合災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游進裕表示,不會採用千年寒冬這種說法,只能說現在全球氣候變化更趨劇烈,冷暖變動的幅度、次數都會增加。
從今年十月起,國際媒體陸續傳出,北半球可能會出現千年一遇的寒冬。十一月中起,歐洲及美國到亞洲相繼提早有冷氣團報到,持續到十二月中,也出現低溫暴雪的災害性天氣。
楊之遠和彭啟明今天以「千年寒冬?今冬真的不好過」為題,投書指出,這些現象並非印證「千年寒冬」,最近北半球幾波強烈冷氣團,主要來自極地的冷空氣,和全球暖化的氣候變遷,沒有明顯的科學關聯性。
台大災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游進裕對此表示,千年寒冬是「感受性」的說法,缺乏學術嚴謹,因此他個人不予採用,他表示,全球氣候變動更趨劇烈,冷暖變動的幅度、次數都會增加。
最近一、兩週內,歐亞大陸中心、日本、韓國等地出現低溫,至於台灣低溫會持續多久?他表示,台灣過去鋒面一波約7~10天,現在鋒面間距拉長。不過,他強調,冬天才剛開始,資料不夠齊全,無法準確判斷今年冬天氣候。
關於文章中指出,今年亞洲要特別留意反聖嬰現象,尤其沙塵暴發生機率也較高。游進裕表示,此說法大致合理,但應更精確指出是哪一個區域的反聖嬰現象所致。
文章中提醒,反聖嬰發生時,較容易出現極端溫度驟降事件發生,加上台灣溼度高,溼冷的下雨天加上風勢,有時「九度低溫感覺像零度」,心血管、呼吸器官等慢性患者要特別留心。
游進裕對此表示,這是因為「感覺溫度」,當天氣寒冷及大風時,人體產生之熱量會被風迅速吹走,因此人會感覺溫度比實際溫度低。所以溼冷比乾冷更讓人難受。
文章來源: 台灣醒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